- 信息来源:卫健委
- 发布日期:2021-07-02 15:15
- 浏览次数:
7月份,我市进入盛夏,受高温天气和梅雨季节影响,蚊媒大量滋生,蚊媒传播疾病、食物中毒事件好发,炎热天气下溺水事件和高温中暑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夏季也是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季节。主要健康风险提示如下:
1、新冠肺炎
6月份,全球疫情除部分地区有反弹外,疫情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近期我国广州、深圳地区相继报告本土新增确诊病例,至6月下旬,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前我市继续维持无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报告,但由于国际复工复产持续恢复,贸易往来频繁,我国高风险地区及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均存在,随着新冠疫苗人群接种率不断提高,疫情从聚集性暴发模式转入散发模式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仍需对新冠疫情风险监测和防控给予高度关注。尽管我市正严格落实网格化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但全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形成,预期我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
风险管理建议: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规范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看病网上预约等。
(2)保持工作生活场所通风和卫生清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
(3)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均衡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不适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并告知发病前14天旅行史、居住史,以及与有症状病例的接触史等。
(5)继续做好新冠疫苗接种,接种后仍需规范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勤洗手等。
2、儿童溺水
溺水是造成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受高温天气影响,每年的暑假是中小学生溺水致死、甚至是群体性溺水死亡事件的高发季节。以往监测显示,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事件中,男孩高于女孩,主要发生在5~19岁年龄组,其中,5~9 岁儿童多为在水渠、池塘、水库中嬉水落水致死, 10~14 岁儿童多见在游泳中致死。儿童溺水事故多发生在鱼塘密布、河流深水区等无救护设施的区域,缺乏管护和安全教育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预期我市7月份儿童溺水发生的风险为中等。
风险管理建议:
(1)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需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特别是加强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
(2)相关部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滩、湖泊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增加警示牌、安装栅栏等。
(3)学校等教育管理和培训机构需通过适当的形式开展预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个不”,即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得擅自下水施救。
3、高温中暑
每年的7、8月份是我国高温中暑报告的主要季节,病例数、死亡数占全年总报告数的九成以上;高温中暑是由高温、强热辐射天气造成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综上所述,预期我市7月份高温中暑的风险为中等偏高水平。
风险管理建议:
(1)医疗机构需开展医务人员高温中暑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各医疗机构按照《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要求,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工作。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播渠道,广泛宣传预防高温中暑和高温诱发疾病的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室外作业、快递、体育活动等相关人员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适当采取防晒措施,多喝温开水,保持体内水分含量,切忌热后快速冷却,在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在室外作业。
4、食物中毒
6-9月份是我市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季节,以微生物型食物中毒为主,主要致病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原料被污染、食品加工及储存不当均可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7月份是旅游旺季,各类学校、幼儿园进入暑假,人员流动性较大,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综合既往信息,预期我市7月食物中毒发生的风险为中等。
风险管理建议:
(1)卫生部门加强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和预警,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采样、流调和处置工作。
(2)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外出旅行时要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避免诺如病毒及其他常见致病菌的食源性传播和水源性传播。
5、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率达100%。7-8月份是疾病发病的主要季节,我国既往狂犬病主要由犬伤引起,炎热天气可使动物性情狂躁,攻击性增强,猫、狗等动物伤人的事件相对增多,使狂犬病发病的潜在危险性增大。预期7月份我市存在发病的中等风险。
风险管理建议:
(1)市民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应以最快速度用清洁的流水对伤口进行彻底冲洗,并及时、就近到预防接种点进行免疫接种。
(2)市民应对家庭饲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并按照《泰州市市区犬类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建立良好的饲养习惯,文明养犬、按章养犬。
6、蚊媒传染病
随着梅雨季节的持续,我市的蚊虫密度将会持续上升,并将维持在全年的高峰,易导致蚊媒相关疾病如乙脑和登革热的传播。我市近年来的登革热病例均由境外输入,无本地感染蚊媒传染病报告。暑假期间是我市居民外出旅行的主要季节,市民前往蚊媒传播疾病高发地区旅行时,如疏于蚊虫叮咬的防范,有可能引起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库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季为发病高峰季节。预期我市7月份发生蚊媒传染病的风险为中等偏低。
风险管理建议:
(1)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病例监测与报告,出现病例后要加强流调和规范处置。
(2)规范开展蚊媒监测,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采取灭蚊措施,降低蚊媒传染病疫情的传播风险。
(3)做好赴疫区旅行人员和在疫区的留学、务工和商务人员的健康提示,提高个人防蚊能力。外出旅行人员发热就诊时,需及时告诉医生外出旅行史。
(4)儿童家长应按时开展乙脑疫苗的常规免疫,对婴幼儿需采取综合措施如蚊帐、驱蚊剂防蚊虫叮咬,定期清除住宅周边积水,消灭蚊子的滋生地。